秉骏哥李志勇 2024-06-21 09:09 回复 赞(3) 6楼
面对“逐步边缘化”的危机,题主应该要着急和寻找解决办法或出路了,以下建议供参考:
1,上级要求是“突破口”
不管TD的任职资格,还是人才盘点等,为了有“一定业绩”,最好不要去抠这些理论或书面上的分类了,一定要注重现实,即公司和上级领导的具体要求和重点工作。
这些工作,目前公司现状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解决或处理的办法有哪些,近远期目标是什么,自己/上级或公司可以提供的资源有哪些,先解决容易处理的,再到稍困难的方面。
比如:胜任力方面,各部门/岗位的职责/岗位说明书/工作目标/考核标准这些完善吗,从能力/业绩要求/违纪或奖惩等方面应当具备哪些条件或要求,才具有本公司/部门或岗位的胜任,需要一个岗位一个部门的逐一进行梳理和完善,这个过程,需要用人部门和公司领导审核把关,并不是题主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有了胜任力要求,在招聘/考核/升降等方面都有一把尺子来衡量,同时,这个尺子也应当根据公司的经营需要和发展变化来适时调整,不能一定“定终身”。
2,理论需要现实化
任职资格/胜任力模型/人才标准/人才评价/人才盘点等,在HR看来,似乎非常平常和习惯,但在非HR者看来,打内心是有抵触的,生硬不熟悉的字眼,天生就是来折腾人家的,好象只有你才懂一样,说白了,当一个程序员拿着全是代码的东西/满口都是英文或者代码与代交谈,你会是什么感觉?
再好再专业再有用的东西,毕竟不是自己一个人使用,需要其他部门或人员配合并且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果不能被他们接受,或者不能用他们都容易懂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是非常不容易得到理解配合和支持的,包括公司领导在内也会是这样的心态。
在实操中,为啥不可以适当变通一下叫法呢,比如:任职资格叫作“上岗要求”,胜任力模型为“合格条件”,人才标准为“素质要求”,人才评价为“工作总结”,人才盘点为“团队点兵”等。
当然,只是我个人看法,至于到底怎么称呼,各位可以仔细研判,其目的是想让这些不容易被其他部门或人员接受的字眼更平民化,至少不要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的局面出现。
另外,这些TD的领域或模块,是独立存在的,在具体工作时,是不宜单独拿出来去落地的,需要在TD的一系列工作中巧妙融合的穿插进来,互为支撑和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支撑起TD的整体工作,这才是TD的现实工作思路,而不是从这些单纯而直接的独立模块上来寻找“业绩”。
3,试着做出几项计划
结合平时的领导要求,以及与领导的偶尔沟通,综合公司在TD上的现状,包括主要领导或骨干关键员工对TD的一些看法,基本上就可以做出工作突破或改善的重点计划了。
这些计划,需要落实好时间/目的/责任人/参与人/费用/结果标志等主要方面,对HR或公司工作起到哪些重要支持作用,如果不改善,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事项不在多,只要是抓住了重点和领导的要求,就容易审核通过,否则,就是自作多情。
当然,计划的重点是执行,计划的前/中/后期,都需要与各部门负责人高度密切配合/随时沟通,能够协商处理的异议,最好不要让上级领导参与,除非有事请示。
4,不要怕这怕那
晚上为啥有想法,肯定也是基于一些有依据的条件,并不完全是乱想,白天为啥走老路,多半是因为“想法”的种种困难,怕这怕那,怕人家不配合,怕领导不同意,怕伤了自己等等。
其实啊,这个世界,不管在哪里,在什么行业,任何时候,都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因为胆大,代表着高度自信,在外人看来,为啥人家这么自信,可能是能力强,还可能是后台硬,也可能是出路多,是不是全是“正面”的好东西,相反,如果不自信或胆小,又代表了什么呢,是不是又都是“负面”的内容了。
怕什么嘛,有想法,包括措施/步骤,想到了,就给领导讲出来,同意就干,不同意就再想办法或完善想法,至少不用花时间再苦苦想这些东西,可以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新的地方。
干了,自己有经历,有积累,万一干成了呢,不就太高兴了,还可能获得许多意外惊喜啊,即使干不成,也是领导同意的,不至于责任全在自己,并且可以及时止损或者调整方向,而且自己在过程中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和提升,这是免费的学习训练机会啊。
多经历几次,自己的翅膀是不是就会越来越硬,如果不经历,即使过三十年,可能还是原地踏步的水平,甚至呈倒退的趋势,用进废退嘛。
只要得到了锻炼的机会,自己能力提升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是不是到时候腰杆就硬了。所以,任何工作,一定要想办法“早下手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