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关键业绩指标(KPI)对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有一个重要的SMART原则。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是指年度经营目标的设定必须与预算责任单位的职责紧密相关。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KPI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确实KPI指标的要点在于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确定业务重点。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在企业会议上利用头脑风暴法和鱼骨分析法找出企业的业务重点,也就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然后,再用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关键业务领域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即企业级KPI。
2、分解出部门级KPI。各部门的主管需要依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KPI,并对相应部门的KPI进行分解,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分析绩效驱动因素(技术、组织、人),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分解出各部门级的KPI,以便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3、分解出个人的KPI。各部门主管和部门的KPI人员一起再将KPI进一步细分,分解为更细的KPI及各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这些业绩衡量指标就是员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据。这种对KPI体系的建立和测评过程本身,就是统一全体员工朝着企业战略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必将对各部门治理者的绩效治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4、设定评价标准。一般来说,指标指的是从哪些方面衡量或评价工作,解决“评价什么”的问题,而标准指的是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被评价者怎样做,做多少的问题。
5、审核关键绩效指标。比如,审核这样的一些问题:多个评价者对同一个绩效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是否能取得一致?这些指标的总和是否可以解释被评估者80%以上的工作目标?跟踪和监控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是否可以操作等。审核主要是为了确保这些关键绩效指标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绩效,而且易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