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
员工开车违章太多,怎么应对?
主题描述
我们公司因为业务的原因,经常需要用车,上一次一个小年轻开车罚单太多,而且有很多罚单都是私自开车办私事出现的,当时经理决定,这次公司给处理,但是从现在开始计算,以后的违章都是谁闯祸谁负责。这个月车检时,小年轻又交来一堆罚单给财务,财务回复说自己处理,小年轻不干,觉得为公司干活违章的,让他掏钱心里不痛快。
公司要用到车的地方很多,这一次处理不好,可能会给员工带来坏影响,我既担心处理过软,大家以后有的没的就拿一堆罚单过来,又担心处理过硬,以后都没人愿意开车出去办业务了。
请问,对于这个该怎么做比较好?
1.建立公车使用制度:公车使用要审批
2.成立公车使用调度中心,公司不大的话可以由行政部兼任。不管怎么样,公车一定有专人管理。用车有专人安排,用车须提前申请,由调度员填写派车单,通知出车。无派车单一律按照私自使用算,有相应惩罚措施。特殊情况除外,但是需总经理签字确认。
3.一些注意事项:车辆使用完毕必须停放在指定地点;驾驶员注意车辆保养;签订驾驶员行驶规范,严格执行交通有关法规,出现违章违规事项由驾驶员自行承担责任;
4. 公车最好都要买上保险,交强险必须买的,基本险的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全车盗抢险(盗抢险)、车上人员责任险(司机责任险和乘客责任险)建议也都要购买上,附加险可以选择性购买。毕竟是公车,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有乘客的,公车也都是给员工使用的,很多人还私用,经常违章,万一出现撞伤撞死他人的事件,没有第三者责任保险公司要承担全部责任的。
5.其它方式保证员工用车:
打车报销:其实现在打车也很方便,跟自己开车没有什么区别,一些打车软件能很快叫到车辆,员工如果不是接送客户,建议最好都打车,可以通过公司制度规定,要求员工尽量打车,拿发票报销。
私车公用:补贴。自己的车才会心疼;公司补贴买车钱,购买的车辆必须保证公务行驶的需求,能让员工心疼车辆,也更忠诚于公司;给予燃油补贴(固定式、报销式)
6.对调整薪酬结构:我们对于经常外出的岗位,每个月都会有500元的风险金,这个风险金是加入到薪酬里面,一入职,就会跟你说,如果这个月没有违章,那么这个金额是发放给员工的,如果有违章,那么先从风险金里面先扣除,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决定公司是否报销;
7.培养做计划的能力:业务结果与过程相关联,很多时候,无故的产生一些行为,导致了一些无故的费用产生,那是因为外出前并没有进行规划、计划,可以考虑将结果与过程相关联,比如完成目标80%以上,费用可以进行报销(含违章费用),未达成,那么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报销等阶梯式的报销设计;我见到很多跑业务的,遇到什么事情,处理什么事情,如果没有遇到什么事情,当天就轻松了,工作方式的被动,如果有难度系数很高的绩效指标,80%以上都会被上级否决的,因为很难看到工作进度,所以在月底,将目标进行分解,再做计划,并按照计划安排工作,可以确保是以围绕重点绩效指标开展工作,有助于保持工作的进度,同时在进行路线检查的时候,更有了依据;
8.培训:针对业务人员频繁发生,发放相关资料,定期组织考试,进行法制教育(罚单多了的话,扣分应该很严重的这点侧重说明并提醒);
9.得先有制度文件:立即形成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办法,涉及公车私用的地方私费报销的地带事先考虑周全。
10.HR经理或者该员工的再上一级领导就可以出面来协调此事,对罚单中的每一张单子进行查看和分析,如果确实属于司机驾驶错误带来的,则应当由司机承担,如果确实是在紧急情况下的罚单,建议此次由公司承担,如果有见义勇为出现的罚单,可以向交管部门陈述清楚情况,公司也可以出面证明,请求免予处罚。
11.让其他驾驶员或相关部门知晓:处理好这位驾驶员这次罚单的事情,包括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一定要让其他驾驶员和相关部门,比如车队、财务甚至相关领导都要知晓这些事和规定,必要时将制度也发给他们签收,以便于执行中统一步调和口径。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什么新问题,也便于今后召集讨论。
12.年轻人需要老人指路,需要职业引导,需要礼仪培训。一位合适的司机,做到好口碑、职业化、服务化,他的路也会上升。老板喜欢这样的司机,出行离不开这样的司机。只是,现在年轻有哪位愿意长久当“车夫”,除非是效益好的或者背景是红字的单位。如何针对年轻司机,做好其职业化导引,做好其道德化修养,实则是一个该关注的命题。不说将来,但说当下,我们是不是该有个职业化态度,树立自己行事做人的好口碑。
13.有幸坐朋友公司的车到省城,这位司机是去年刚退伍的,一路上享受他带来的周到服务,我诧异朋友的高明与能力,如何招到既能服务又能开好车的司机。吃饭时朋友半开玩笑要求着司机做好客户的服务;上下车不断地表扬司机起步刹车的平稳。公司里他是内勤部长,才封的职位,工资不低。小伙子为人低调,性格腼腆,心细如发,礼仪周全。
14.做好员工安全教育
15.绩效引导
互相给予,相互成长。制度与道德,企业与员工,领导与下属,永远是发展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