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7绩效考核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反而增加成本,怎么办?
主题描述
我们是一家做设备的生产企业,生产部有员工21人。该部门的氛围一向比较懒散,定好了设备交付时间却经常延期,所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开始在生产部门实行绩效考核。我们和生产部主管设计了一系列的扣分指标,让员工们只有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才能拿到项目奖金。
结果一试行,问题就来了:生产主管为了笼络自己的员工,都不扣分,有时候还会加分,原本还不是人人都能拿到全额奖金的,现在大家都高分,都能拿全额。可让人头疼的是,实际的设备延期等一系列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老板也为此头疼不已。
面对这种绩效考核造成的反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指标的设定出现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工作问题,就需要你们进行指标的调整和修正——从目的出发,设定绩效指标;绩效指标的设定不能全部有部门决定,HR部门要结合公司的目标需求和业务部门商讨核定,共同设定绩效指标。初期考核指标没有必要过多,5、6个即可,而且最好都是量化指标。一些与工作目的关联不大的定性指标,尽量少用,以免分散考核权重;指标不能全部都是扣分指标,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查找问题、奖优罚劣、提高效益和全面管理水平,有罚就要有奖,奖罚结合,才能达到绩效考核的目的;
2.以完成一定量工作任务为考核基数,要做好工作任务的分解工作,工作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跟进到人。员工的薪资与绩效相结合,按质按量完成工作,拿到相应的薪资,超出部分,按绩效比例给予奖励,达不到,按比例进行扣减;
3.相关的制度要跟上。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行绩效考核的基础,没有相关制度的约束和规定,实行绩效考核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案例公司可以根据绩效问题,进行相关制度的制定、补充、调整和修正,完善与绩效考核相关的各项配套制度,用制度调整和规范绩效考核工作。
4.再严密的绩效考核制度,再精确的绩效考核指标,只要有人参与,在中国就会存在各种不可想象的漏洞,因为中国人没有德国人的严谨,也缺乏美国人的自律,这就是中国国情。
绩效考核中都会设置一些定性和定量的考核指标,普遍认为,定性指标很难做到公平,定性指标比较容易控,但在中国难道也是这样吗?就一个简单的出勤率,就藏有多少漏洞?更不要说事假病假了。
绩效考评中很多HR会设置自评与他评,或者360等不一而足。我们当年推行绩效考核时,财务部自评一直满分,是否感到啼笑皆非呢?但他就固执的认为,如果工作做不到满分就是一种失败。如何让绩效管理与中国国情更好地结合呢?
①加大绩效培训推广力度,让大家对绩效有一个正确的了解,绩效考核扣分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从而增加公司效益,提高大家收入,让大家从抗拒绩效考核到接受绩效考核。
②按照中国国情,结合企业文化,在绩效考核中多设置一些加分项,同时把得分项的难度增加。改罚为奖,如合理化建议、创新等指标,用事例说话,让加分顺理成章。
③让生产部的绩效成绩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在两者之间设置合理权重;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以及岗位制约。
5.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达不到推行绩效考核的要求,数据收集的难度,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都很难保证,至于改进更是无从谈起。而案例中的问题也出现在数据的准确性上。为了微妙的平衡或收买人心,生产主管并未按标准去打分,该扣的不扣,甚至还加分,导致人人高分,人人拿全额。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①生产部门的考核在初级可设定分值及等级分布比例,超出比例必须拿出确切的数据和事迹,否则按制度执行。
②不仅对个人考核,更要对生产部进行部门考核,在个人与部门之间设置合理的权重。
③生产部评分不能仅集中在生产部主管一个人身上,应由主管领导等参与,并设置权重,起到牵制作用。
6.杜绝人情:经常会出现追求平衡的情况,我再差一分就到A级了,这项评分绝对不能低于20分啊,作为他的主观领导,你会如何选择?按原则打分伤害团队氛围,为了等级打分让绩效形同虚设。这样的情形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如何避免呢?
①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采用一些软件,如OA系统,ERP,尽量减少人为因素,让数据公开化,透明化。
②减少生产部提供数据来源的比例,根据不同的考核指标,可从财务部、行政部、人资部等各个部门取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公允性。
③月绩效考核数据不要月底采集,尽量建立一些渠道,做到一周一采集,最好每天一采集,月底汇总,避免人为干扰。
7.减少绩效指标的误区:
过分强调目标的明确性(比如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过分强调目标的规划性(计划赶不上变化)
绩效考核出现问题,达不到当初设计绩效考核的基本目的,就由目的开始,采取倒置推演方法,来衡量绩效考核指标设定是否合理、合适;结合考核目的,查验考核过程的漏洞;再根据绩效考核反馈出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