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创作中心 学习中心 会员中心

李慜 关注

勤能补拙

专业 179 幽默 12 上镜 43 创意 21 犀利 40
314票

读书:人力资本发展的障碍

近日,笔者的家庭被评为“书香中国•北京十大书香家庭”,颁奖盛典结束后,广电总局及各媒体就一些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对笔者进行了专访。除了放在公益宣传片中的那一部分口号式的内容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关于读书的正文。突然想到这许久忙于应对评选宣讲,没有时间拙笔,正好抽出些时间整理一下这部分访谈,与诸学友交流。

另一方面,考虑到读书正是阻碍大多数人成长进步的关键阻力。为此立文的念头也由来已久,于是便有了下面这篇小文。

读书:人力资本发展的障碍

在正儿八经的书籍出现以前,人们获取知识只能靠口耳相传,通过实践发现和总结。假如人的一生只通过这种途径获取知识,效率未免太低。书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这一不足。

于是,这成为书的主要作用之一,问题也由此展开。

对于现代人来说,读书的典型心理障碍之一便是“知识爆炸”。有不少人喜欢站在书店的正中,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一排排书架上,“学海无涯”的压迫感油然而生,那是一种不管叫“告的”还是“码迷”都无济于事的恐惧!白金法则里把人分成四种类型,社会活动者不干别的,专门制造新鲜感,造出“知识爆炸”这种东西一点儿都不奇怪。知识爆炸了,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之一的书籍自然也就爆炸,这个伪命题恐怕是不少人脑海里的大逻辑!事实上,知识爆炸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比如,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知识的速度加快了(比如晶体管、集成芯片);由于一些特殊条件的出现,某些行业或者某个职业短时间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比如快递、数码产品),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和学科边界的扩展,我们有太多的话可以说。不过,对于应用知识的人而言,这却不是最重要的。

读书:人力资本发展的障碍

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体量,而是知识的性质、类别和属性。知识并不是等价的,这很好理解,这种不等价体现在知识的结构和层次上,有一些知识是另一些知识的基础,你可以把它称为根知识,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个例子经常被类比),不过,请先不要想象枝梢末端的叶片如何进行光合作用,我们要关注的是根系和叶片的关系,在这个小环境里,前者更为关键。在自然科学领域,天文学和数学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重要的要素有两个:一个是根知识本身,另一个是干细胞(干细胞在这里不等同于医学上的含义,侧重指发挥转化和增殖功能的要素)。

在这个过程中,干细胞就是人脑产生的生物电流所形成的的意识,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大堆熟悉的词汇:逻辑、判断、分析、关联以及举一反三。根知识虽然有例子可以举,但仍然不是那么好理解,每次谈及这个主题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试图寻找到更多能够触碰到的例子,既然如此,我们就以书籍分类来加以说明。

从大致上说,书籍可以粗略地分成三个类别:现象级、原理级和工具级。根知识大多存在于原理级的书当中,这一点,社会科学同样适用。现象是枝叶,原理则是根系。原理级的书目也可以有两个大的门类:一类用来阐述原理,另一类则用来分析和演绎原理。比如《工业动力学》和《第五项修炼》。

现在把话头拉回来,知识爆炸除了特定领域的无须顾及(有一些也没法顾及,比如航空航天领域之于右脑型)以外,对于根知识而言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举一个不是非常恰当的例子,可以尝试这样理解:树的数量和枝叶的数量都在增加,但是树的数量的增速远远比不上枝叶(如果一棵树足够大,它会生发出更多的枝叶)。这就意味着:知识爆炸更多地体现在枝繁叶茂上,而不是指根知识!

因此,大可不必在这种事情上有什么心理障碍。

读书:人力资本发展的障碍

下一个问题是关于书的读法。选好书以后,最好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书。在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每个星期的平均阅读量是33-35本,我所在的国际专家组的部分成员可以达到每星期50-60本,他们的读物可能不包括《哈利波特》,不过可能会有丹尼尔•平克。这么快的阅读速度自然不会把里面的内容全部记住,很多时候,过目不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这一点儿都不酷。即便是原理级的知识量庞大密集的书,其中也难免有一些次相关或者不相关的组成,比如那些用来轻松一下的例子或者大体的描述。高速阅读至少可以收到两个好处:一是尽快搞清楚书的性质和价值,二是更容易通过形成整体感找出隐藏在书中的线索。很多人辛辛苦苦物色了一本书,怀着激动的心情买回家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像恭读圣经一般小心谨慎,这是一个标准的范本,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殊途同归:不消几页便束之高阁。一旦翻开的这一页是以布鲁克纳而不是罗西尼的速度开始的,大多数人便很难逃出十几页的圈套。他们生怕理解得不深刻,记忆得不准确以及由此导致的臆想中的无法找到共鸣。这样做的人不妨先想象一件事:如果对整本书缺乏了解,又该如何判断哪些内容对你有用哪些内容有被牢记的价值,又有多少人在坚持读完第一章以后就忙不迭地下结论。这是典型的盲人摸象、断章取义。还记得一位哲学家在其著作中提出一个观点,他的朋友——另一位哲学家在看了几页之后便合上书,将这本书永远搁置在书架上,他认为作者的观点恰好与自己相悖。而事实上,只要他再翻一页,便会看到作者对前几页观点的全面而精到的批判!

快速阅读的背后是一个如此重要的原理。而这个原理在一个人的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决定了一个人进步的速度能够有多快。因此,在人力资本优化训练大体系中,我们毫不犹豫地将该原理作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知道这一原理的人并不少,然而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关于这个原理的简化应用,可以通过强制性的快速阅读达成目标。即开发眼睛的闪读能力,愤怒的小鸟于事无补,连连看和找茬儿会有些帮助。不过,最好在平板而不是手机上进行速度训练。

上面的内容并不完整,这样也占用了不少篇幅。不过,它是对接下来的内容有关键作用的心理基础。下面要谈到本文的重点。读书为什么会成为人力资本增殖的最大阻力。

之前的小文中,我们曾经谈到过关于发生在社会和企业里的各种现象,以人力资源为例,人们甚至因此被划分为不同的阵营:薪酬、绩效、招聘、法务等等。然而企业里的现象太过具体(否则也就很难成为现象),没人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话也不绝对,有一群特殊的人会知道,而且很有可能比你认为的知道的程度还高,他们就是经济学家。其实,哲学家也会知道。每天我们都会从网络和社会上接触到更多的新鲜案例,这些案例是无穷无尽的,不是吗?而包括人力资源工作者们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工作者们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现象,尤其是案例。假如停留在这个层次,接下来的高低次序的编排就变得容易得多了。谁接触过的现象多,谁就有资格进入更高的管理层次,我们不排除这会涌现出一大批现象和案例的专家(事实上,绝大多数在职场上以资历引以为傲的管理者倚仗的大都是经历的堆积,然而,这太特殊了)。你同时也会发现,他们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企业小环境中的纵深比照——总监比专员经历过更多的现象;当他们进行横向对比时,彼此之间的差别便开始变得模糊。于是我们有了一群特殊的人,数量不多,但水平高超——他们掌握了原理而不是现象,在他们看来,在所属的领域,本质上新鲜的东西越来越少。

读书:人力资本发展的障碍

接下来的问题将矛头直指企业里的培训,我们来批判“以实用技能为主、缺什么补什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实在是优化之举;从个体的角度看,这句话更多地发挥着负面的作用!

“缺什么补什么”只适用于企业这种经济利益集成体,它直接肢解了个体获取原理的路牌!成年人在企业环境中久学不成的罪魁祸首便藏匿其中。任何一个TTT(包括城乡结合部级的TTT)都会涉及成人学习的特点,千万不要忽略这个特点背后的隐藏的却是决定性的前提——完全基于企业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劳动者只是劳动者——它之所以不容易被发现,是因为企业文化、人性化管理这些概念和行为共同粉饰的结果。众所周知,能力需要知识作为支撑和原动力,而知识是有关联的,一旦关联不存在,能力也就无从转化。知识的关联需要两个必备条件:一个是基础性的知识(比如:和一个人谈论平浪群,他至少要了解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另一个是根知识的系统化学习。问题就出在后面这个条件上,基于使用价值的培训不可能在根知识的层次上提供支持,事实上,这个过程恰恰与此相悖。

这件事在现实中屡见不鲜,比如真正的销售大师并不是销售技巧知道得最多的人,而是行为学的专家;人力资源界的大师也绝不会是精通某个模块的个体,而是经济学、社会学、行为学专家(此处的“大师”与社会上招摇撞骗的培训“大师”不同)。曾经有一个HR跟我说他的理想是精通六大模块——这显然有点前景,也不乏斗志,不过真正的开始将会从她发觉人力资源不是根知识开始。

正因为成年人脱离了系统学习的环境——事实上,绝大多数成年人对学校学习的经历深恶痛绝,在那些饱受其苦的人的生活中,从来都不乏在梦境里重返超时还没有答完卷子的考场的经历。如今,这些人已经开始对他们的孩子谆谆教诲,用尽浑身解数教唆他们好好学习。就在前几天,我还看到英国政府斥资数亿引入中国数学教学法的新闻——据说因为基础运算能力差劲,英国每年毁在不会算账上的钱就达到200亿英镑!所以,成年人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读书:人力资本发展的障碍

不过,就此把责任一股脑推给企业有失公允。在现实中,造成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我们可以想象:大多数人踏进企业大门的时候,他们的社会生涯从此开始。由于经历、眼界、格局的限制,这个群体当中的大多数对未来并没有明确的打算,对于知识、能力以及二者的关系的认识也很混沌。真正麻烦的是:不排除年轻人们的欲望里还有一部分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动意,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企业环境同化了意识,淡化了意愿。鲜有人还能够把这个关键问题保留下去并且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加以解决——今天在忙着规划职业生涯的人们大多是遇到了现实的困难之后才试图重新找回沉睡了十几年的选择问题。

人力资本的发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两条基本路线:个体级和组织级。不管如何解说,前者都要优于后者。在社会人力资本的流动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逻辑顺序是:个体—组织,这恰恰与现实相逆。企业在用人时,同样有两条线:合成线与流动线。合成线针对人力资本价值不高或者与企业使用价值匹配度不高的人群,比如应届大学生,流动线针对人力资本价值相对比较高甚至非常高,或者与企业使用价值高度吻合的人群,比如各直线部门梦寐以求的成手。虽然前者的使用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很高,但不论是哪一类,都同时面对着两条基本路线。对大多数人来说,组织级路线用来确保生存,这条线稳定而有规律,直至趋于平行;个体路线充满了不确定性,然而恰恰因为这一点而显得生机勃勃。

也许有细心的读者在想题目说的是读书与人力资本的关系,行文至此仍没有涉及。实际上,读书的问题正是由上面这些问题决定的。读什么书、如何选择、如何读、怎样关联,都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这几个问题以及做何选择。对于想要把命运寄托在职场和企业里的人来说,当然要选择所谓“业务类”的书籍,不过,如果这个过程变得无限长而不是阶段性的,就不得不注意到,当今社会的人力资本流转方式与这种选择渐行渐远。对于那些职场老手和希望顺时代而行,希望自主掌控命运的人来说,个体级的书籍就要成为重中之重,它能够尽快帮助你走出围城,获得足够的至少可以与企业的使用价值平等对话的自由。这也许是一道传统、伦理与道德意识的选择题,但比任何题目都更加实际。

读书是提升人力资本价值最高效的方式,个体级的读书是走向个性化的捷径。这个时代赋予了每个个体直接与社会对话的权利,却并不是每个个体都能够使之成为机会。

最后推荐几本书目,以代表这一篇一家之言的结尾,篇幅所限,推荐理由略。

《神秘岛》、《海底两万里》、《气球上的五星期》、《征服者罗比尔》、《知识的边界》、《普通天文学》、《希腊神话》、《世界地图》。

读书:人力资本发展的障碍



【作者简介

李慜,国际培训学者,MIT合作伙伴,“无边界”培训创践者,FISTE[美]培训专家能力云计划首席培训官、剑桥大学、英国皇家行业协会、美国认证协会等国际认证执行总监、鉴审官;人社部高人力、高企培执行主审。著有首部未来培训学专著《培训革命——写给中国的培训师和培训行业》。首个更改国际培训惯例的中国培训人。读书:人力资本发展的障碍

asmalldog

18楼 asmalldog

老师的文章,思想很深刻,总能启发我。敬佩,学习之。

2017-03-04 10:50:28 回复 赞(0)
伯温

17楼 伯温

真心佩服李老师,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本质找线索——通过线索找关联——印证关联实现创造——通过创造获取自由——通过自由实现个性化发展,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的是需要何等的修为,发现自己慢慢喜欢上读书了

2017-01-06 14:42:00 回复 赞(0)

朵暖咪

@伯温:你也很牛了,叫伯温的都不差,比如那个姓刘的,你姓什么

2018-11-17 17:04:39回复
fangyang

16楼 fangyang

http://www.hrloo.com/rz/14053610.html?share=1179028

2016-12-30 10:15:03 回复 赞(0)
晁昊

15楼 晁昊

“知识的关联需要两个必备条件:一个是基础性的知识(比如:和一个人谈论平浪群,他至少要了解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另一个是根知识的系统化学习。问题就出在后面这个条件上,基于使用价值的培训不可能在根知识的层次上提供支持,事实上,这个过程恰恰与此相悖。”源自西方的实用主义,被我们演绎的淋漓尽致。非常有深度的思想者!

2016-12-28 11:01:16 回复 赞(0)
fangyang

14楼 fangyang

http://www.hrloo.com/rz/14053610.html?share=1179028

2016-12-28 10:30:56 回复 赞(0)
曹锋

13楼 曹锋

投老师一票,专业!

2016-12-27 21:41:14 回复 赞(0)
蔡振锋

12楼 蔡振锋

很专业,问好老师!

2016-12-27 17:09:25 回复 赞(0)
独辟蹊径是我的个性

11楼 独辟蹊径是我的个性

lilaoshi李老师的讲话很有个性,使人过目不忘

2016-12-22 15:32:38 回复 赞(0)
fangyang

10楼 fangyang

http://www.hrloo.com/rz/14053610.html?share=1179028

2016-12-22 11:04:36 回复 赞(0)
Amy3200

9楼 Amy3200

李老师,每天都有投票哦

2016-12-22 09:34:13 回复 赞(0)

李慜

@Amy3200:票无关紧要,感受到的是你的心意,感谢关注。

2016-12-22 10:28:22回复
冼武杰律师

8楼 冼武杰律师

超喜欢李老师讲话的风格,不急不缓娓娓道来!

2016-12-21 09:33:19 回复 赞(0)

李慜

@冼武杰律师:感谢,感谢!

2016-12-22 10:28:49回复
fangyang

7楼 fangyang

http://www.hrloo.com/rz/14053610.html?share=1179028

2016-12-21 09:24:25 回复 赞(0)
阿璎

6楼 阿璎

棒棒哒

2016-12-19 16:12:01 回复 赞(0)
福牛卡卡

5楼 福牛卡卡

听了老师两节课,今天又看了一遍这篇文章。确实我已经有数不过来多少次梦回学生时代考试的场景,不是书没看就是答不好。。。。。。

2016-12-16 11:36:16 回复 赞(0)
记起之前

4楼 记起之前

最深的感触是:读书开阔眼界,现在就感觉自己读书太少,想读又无法静下心。

2016-11-22 11:33:18 回复 赞(0)
沫沫433

3楼 沫沫433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是个体级的一个高层次境界了吧。经历很多事情后开始考虑这些,不知道有没有晚了。读书确实是一个学习知识很好的方式,个人感觉读书(纸质)慢慢在成为奢侈品。纷杂的事物表象,森罗万象的世界,且行且珍惜

2016-11-22 09:42:29 回复 赞(0)

李慜

@沫沫433: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本质找线索——通过线索找关联——印证关联实现创造——通过创造获取自由——通过自由实现个性化发展

2016-11-22 10:12:11回复

asmalldog

@李慜:精炼。

2017-03-04 10:52:11回复
丹枫玉露

2楼 丹枫玉露

读书是提升人力资本价值最高效的方式,个体级的读书是走向个性化的捷径。这个时代赋予了每个个体直接与社会对话的权利,却并不是每个个体都能够使之成为机会。这一篇文章比较长,其核心是这一句,对于会读书的人来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否则,向孔乙己那样,越读越迂腐就得不偿失了。

2016-11-19 11:30:18 回复 赞(1)
月亮上的狒狒

1楼 月亮上的狒狒

感谢作者对于读书和人力资本的阐述。刚刚步入职场,对未知的迷茫与恐惧开始困扰我,您的一番见解对一个喜欢读书却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系统读书思维的小子来说甚有帮助。最后再次感谢。

2016-11-19 10:21:02 回复 赞(0)

  • 视频秀
  • 语音秀
    TA还没有上传~
  • 礼物
    TA还没有准备~
下载APP
扫码下载APP
三茅公众号
扫码添加公众号
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
消息
关注
粉丝
正在加载中
猜你感兴趣
换一批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评论和点赞
59452
企业的人才理念应该和整体的用人理念有所区别,因为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本身就身就存在质量身就存在质量存在质量
更多
消息免打扰
拉黑
不再接受Ta的消息
举报
返回消息中心
暂无权限
成为三茅认证用户,即可使用群发功能~
返回消息中心
群发消息本周还可群发  次
文字消息
图片消息
群发须知:
(1)  一周内可向关注您的人群发2次消息;
(2)  创建群发后,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的72小时内,您的粉丝若有登录三茅网页或APP,即可接收消息;
(3)  审核过程将冻结1条群发数,通过后正式消耗,未通过审核会自动退回;
(4)  为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请勿发送骚扰、广告等不良信息,创建申请即代表您同意《发布协议》
本周群发次数不足~
群发记录
暂无记录
多多分享,帮助他人成长,提高自身价值
群发记录
群发文字消息
0/300
群发
取消
提交成功,消息将在审核通过后发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