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年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也是年前发工资跟奖金的日子。说到这次发钱,要从一周前的“年终考评”讲起。
按惯例,每年的年终奖由老板独自核定。打从HR在几个部门开始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加上HR提交的年终述职得到老板赞许,核定年终奖这件事,便也被提到由HR牵头的规范日程上来。
在绩效考核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在年终述职报告要全员化的要求下,时间有限,HR决定将年终考评工作双管齐下:
第一管:绩效打分
除个别部门按已颁布的绩效考核制度核定年终奖外,其它部门采用临时统一的打分表,从70%的业绩、30%的态度两方面出发,业绩设定5个最重要的指标、态度设定3个最重要的指标,每个指标分值范围为1-5分、配以相应的加权,通过员工自评、考官考评,自动计算得出最终分数,然后划分不同的分数范围、对应不同的奖金等级。
第二管:述职报告
主管的述职报告由HR汇总,交总经理逐个沟通;员工的述职报告由各主管逐个沟通、交HR备案;HR提供模板给各部门员工参考,并对所有员工的报告汇总归档。
以上两块工作,往大了做,可以做到为期一周的巡回考评面谈,透过表面的文字报告盘点真实的优点不足;往小了做,可以做成不到一天的闭门填写数字,通过量化的打分成绩平衡主观的年终奖惩。HR的初衷是,时间来不及就让各部门自行打分、HR统计上交,时间来得及就陪各主管述职面谈、HR辅导沟通。统计的任务一定要完成,沟通的效果最好也能达到。
当然,所有这些工作都只是铺垫,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老板手里。在员工月薪固定的前提下,报告只是参考,打分可以微调,另外还能乘以“公司经营”的加权,最终奖金的数额在老板心里其实显而易见,HR只不过是让这个“显而易见”就过程而言看上去更加客观公正而已。
至于这个最终见到的结果,HR在操作过程中到底要做到怎样细致才能算最精确,不得而知。《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里有这样一段话:“公司里有很多制度都跟中国其它的规章制度一样,用太过数字化的要求取代了执行者的判断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执行者智慧的轻视,结果也往往事与愿违,执行过程中的对策技巧远远超过规则制定者的想象。”正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水至清则无鱼”,是一样的道理。
抱着这样的理念,年终考评在HR看来也便是水到才能渠成的事,一周内尽力而为,一周后顺其自然。倘若平时不注重沟通,靠临时抱佛脚述职也没用;倘若平时不注重绩效,再打分填数字也白搭。制度表格那是死的、主观能动才是活的,平日十年功、年终十分钟,所有这些合起来、才凝成绩效管理滴水穿石的力量。
完成考评重任,明天就是除夕。为安心开心过年,身为HR更要坚守好最后一班岗,完成各项汇总工作、安全后勤工作、辞旧迎新工作……总之,HR在公司里如同一个家庭的主妇,而HR在家庭里又如同一个公司的总管。在忙完公司年终考评之余,HR与几个家长小聚,三句话不离本行讨论起孩子的学习奖惩机制:
A家庭:平时督促良好习惯,作业考试没有奖励
B家庭:单元考试小奖励,期中期末大奖励
C家庭:平时给予最大自由,奖惩制度细致系统,小到每天作业工资(例如规定课内作业的时间期限,期限前奖励/期限中不奖惩/期限后惩处)、课外补贴(例如规定课外辅导的奖励额度,每多做一门课外作业给予相应奖励,不做不罚)、单项奖金(例如针对计算正确性的激励,每页口算全对即奖,做错不罚),大到劳动外快(例如收集废品卖钱所得现金)、理财利息(例如压岁钱买理财所得分红)、节假福利(例如生日红包)……
结果是这样的:
A家庭:孩子不仅能自主学习,还能提前计划
B家庭:孩子能用心学习,积极进取
C家庭:孩子每天作业拖到半夜三更,想尽办法各种不劳而获
恭喜你猜对了,这个C家庭,就是HR她们家。奖惩之下,孩子不但没有去努力争取奖励,反而无休止挑战惩罚底限。当HR反思后决定“自律本来就是自己的事、干脆跟A家庭一样取消奖惩制度”时,孩子不但没有欢呼雀跃而是反问“凭什么没付出就不给回报!”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精心策划的绩效奖惩到了家里会落得如此下场?反过来,双管齐下的年终考评在公司里究竟又有多少实际功效?这一切是制度存在问题?还是沟通出了问题?是执行者有问题?还是对象本身的问题?所谓“成也KPI败也KPI”,“情”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
回到情人节,话说当下很火的养蛙游戏,刚开始有人说养蛙就是“养娃”,到后来又有人说养蛙其实是“养老公”,要我说养蛙也是“养员工”,总之它就是一项感情养成游戏。养蛙游戏里无论我们做什么,蛙都保持无动于衷我行我素,而我们却不停猜测各种尝试,心情从热切到哀求,从哀求到幻想,从幻想到诅咒,从诅咒到释然.,然后进入新一轮的热切。HR的心情,就如同养蛙人的一样。而职场与家庭中的“蛙”可能比手机中的“蛙”更胜一筹,HR越是去“矫正”,这些“蛙”就越是要“偏离”。也罢,与其纠结于“蛙”的蛮不讲理,不如顺着“蛙”的思路去挑战无限可能。
这令HR不由得想起《恋爱先生》里的一段话:扔出去的石子,有没有动静、接不接不要管它,你只需要让她感受到、所有的局面都在她的掌控之中。于是情人节,HR麻妈决定在手机里也养起一只蛙,反正“养不养在我,活不活由你”。过年么,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干湿分离线---------------------------------------
有两点在绩效管理中必须注意、同时也是HR这次考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第一点是关于规则的:
A. 教训
这次年终考评由于个别部门已有考核制度、其它部门采用临时打分,所以核算到奖金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标准。为了方便起见,HR凭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进行了折算,虽然口头与那个别部门统一过标准,但没将折算之后的结果再次与部门确认,从而引起分歧导致重新核算。
《财务是个真实的谎言》里有个故事:有个60来岁教会计课的教授,年轻时在一家餐馆打工收银。每天晚上,他都要盘点现金。有一天晚上,收银机里多了一枚价值2毛5分的硬币,他再三检查,还是多了2毛5分,于是他把硬币放进自己口袋。不久,盘点时收银机里少了一枚硬币,他便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钱垫上。这种情形一直持续着,钱账每晚都能一致。教授说:“我当时认为这很正常,也很公平,我的工作就是保证每天收到的现金与账目对上。”有一天,正当他忙忙碌碌像雨天里搬家的蚂蚁一样转移硬币时,餐馆老板看到了,非常好奇。教授便把他的理论得意地告诉了老板。结果,教授被解雇了。教授违背了财务的主体原则。餐馆老板在意的不是区区几个硬币,而是整个现金管理系统。
HR也正是犯了“自以为是”的毛病,即便结果相差无几,却还是将主观能动性凌驾于客观规则之上,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
B. 经验
当标准不同时,一定要做到:
1. 与对方当面确认不同标准如何协调统一
2. 用对照表列明统一后的不同标准的关系
3. 然后的核算结果要让各部门知情再上报
4. 这时候还有争议的话再由老板出面评判
第二点是关于沟通的:
A. 教训
当HR给自己部门下属进行年终考评时,其中一人岗位有些特殊,HR便没正儿八经对其进行面谈打分、也没勉为其难要求上交述职报告,而是直接给了分数、再发员工自评。由于HR打分太严,导致分数太低影响年终奖。虽然在HR心里有一杆秤,认为结果差强人意,更何况应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但却忽略了“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管理艺术。
“朝三暮四”的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个养猴的老头,某日对猴子们说,“伙食进行军事化供给,一天提供两顿,早饭三颗橡子,晚饭四颗橡子”,猴子们一听早饭只有三颗,整个白天都得半饥不饱,顿时大怒龇牙咧嘴。老谋深算的老头故作沉思,然后叹气道,“大家别急,有事好商量;既然大家不同意,那就早饭四颗橡子,晚饭三颗橡子吧”,猴子们一听早饭加到四颗,白天可以半饱不饥了,晚上睡着后饿不饿就管他娘了,于是纷纷表示同意。
同样是希望员工能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如果平时不加以“循循善诱”的提醒、到年终“一棍子打死”,管理的生硬就会引发员工的反抗;反之如果平时就“一棍子打死”、到年终“循循善诱”地激励,员工反而会珍惜“付出终有回报”。所以,永远不要奢望对方事先就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事中能够知错就改、事后还能自我反省,及时教导没做到位、任何管理都不长久。
教导还要“因人而异”,不能拿着大象的大尺寸去衡量蚂蚁的小身材,也不能拿着蚂蚁的低消耗去制约大象的高需求。对于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人平时不用考评就能产生绩效,而对于向低标准看齐的人则要经常干预以免无可救药。再者就是一定要给对方申诉的机会、真心诚意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兼听则明、无则加勉。管理可以严厉,但要通情达理,说到底,管理就是集权与民主的平衡。
总之,无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自我意识是强是弱,无论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只有沟通到位了、恩威并济了,才能优胜劣汰、并能稳定军心。
B. 经验
当考评下属时,一定要做到:
1. 凡事提前澄清规矩
2. 犯错必须及时面谈
3. 不改再予严格处理
4. 面对申诉真诚公正
发文前,HR跟闺蜜聊天,对方说到自己女儿,金钱激励方面也有纠纷:当她把钱跟女儿分得太清,她女儿就成天想着要钱,后来她跟女儿说“我们的钱是大家的钱,大家一起花、大家一起管”,然后她女儿反而不那么看重钱了。这貌似跟公司正在摸索的“股权激励”有些相似,难不成将这项政策在家里也来一下子?莫非现实中也要开启新一轮的“养蛙”游戏了么,HR石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