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发展,无论是早期的搭伙谋生还是现在的创新创业,组织的发展都与创始人的管理风格与行为习惯有一定的联系。
-
强势的老板习惯命令,组织的集权化程度自然较高;
-
温和的老板习惯头脑风暴,组织结构就会相对扁平;
-
业务出身的老板最懂企业,组织管理效率直接体现在老板自身的时间管理;
-
职业经理人做老板,则更加关注组织协同,等等。
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不同的组织结构。但随着组织的发展与业务形态的完善,单一依靠老板的管理结构就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那么,这时就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诊断、调整与优化。
对于组织结构的再造、优化,参考组织设计的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组织的发展与活动,均以企业目标为前提,将目标分解不同的任务达成,进行部门、岗位梳理与分工协作关系的优化,从而高效完成任务,实现企业目标。如果部门或岗位的工作无法与企业特定的目标、任务相结合,则部门、岗位没有存在的价值,需要进行优化。
2、精干高效原则:随着企业的壮大,人员数量的激增,企业内各部门、岗位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原本三两个流程可以解决的事务,现在有可能需要三两天才能知晓,机构臃肿带来的效率问题,正是所谓的“大企业病”。组织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将业务流程简化,建立岗位责任制,避免时间成本、降低管理成本。
3、有效幅度原则:管理幅度可以体现出企业管理层的能力。今年年初BAT等大型公司相继传出“中高层管理团队调整”,除了战略发展需要外,就是对管理幅度的有效调整。还记得新东方年会节目《释放自我》中提到:“一个简单问题需要答案,董事长问校长、校长问总监、总监问经理……”直至问到兼职,这个管理幅度不言而喻。
4、责权利结合原则:对应以上管理幅度,不同层级对于不同的权限与责任,要做出划分,之前听小伙伴讲:老板希望在公司推行阿米巴管理,结果拆分结构时总有无人负责的地带,最后无奈只能丢给老板来决策。不但阿米巴失效,更将企业责任归咎于老板,现实版的“在其位不谋其政”。
5、稳定与适应结合原则:组织结构的建立、优化与调整,保证组织的稳定发展,同时又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可根据变化做出相应的转变。对于企业内部人员管理、制度完善等也要做出适当调节。
6、集分权原则:企业管理的集权与分权,前面讲过不同的管理者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但对于需要企业统一决策的问题,集权能更高效的决断。对于事务性的工作,适当分权,不仅可以提高中层管理能力,更能有效的促进责权利的认知,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7、分工协作原则:在确定部门前,需要对工作责任、价值、贡献等基本构成单位进行识别,进而将相同或相似的责任进行归总、组织,形成价值创造不同、分工不同的部门。再按工作流程的不同,各部门、各岗位间进行协作实现任务与目标。
【一点儿总结】
组织设计,关系到组织结构是否合理、部门间协作是否顺畅、公司运营成本是否浪费、管理能力与管理结果是否有效、人岗是否匹配、工作量与工作时间是否对等等各类问题,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必须兼顾以上原则,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
我是Miss一点儿,每天伴你进步一点儿!欢迎点击头像加入助力群~
1楼 龚俊峰
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