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尔上了热搜!但火的不是产品,不是业绩,不是盈利。而是因为午休,开除四名员工。
微博爆料了海尔集团一份名为“关于中午脱岗睡觉的通报”的文件。原来,海尔的4名员工,午餐后未及时返回工作岗位,在咖啡厅内睡觉,不仅被通报批评,还被开除了。
下午,海尔终于给出了回应——
海尔解释到,4名员工不是休息时间午睡,而是于工作时间在公共接待场所睡觉。另外,中午有90分钟的休息时间。
然而海尔集团前员工却表示,海尔内部没有午休,仅有的半小时吃饭时间,光排队就差不多要10分钟,晚点上工都要被教训一顿。
海尔员工午休被开除事件,在微博热搜上该话题阅读量超过2亿。网友纷纷讨论海尔这种做法的对错,有人认为海尔按照规章制度行事,并无不妥,也有人认为直接辞退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随着此事爆出,海尔内部管理的不人性化被越来越多的捅出。
海尔一位前员工在网上爆料称 ,自己曾连续半年上班没休息,海尔正式员工每天平均工作15小时左右,偶尔还要通宵;除了业绩不好会被骂,不少人都被公司“问候过家人。”自己不堪忍受申请3次离职,拖了半年才批。
管理方面问题频出,另一方面,海尔昔日家电“一哥”地位不保,市值不及美的、格力1/3,让海尔陷入尴尬境地。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要知道,在70后、80后心中,海尔拥有特殊的地位。创业初期,张瑞敏一把铁锤砸烂几十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海尔就此塑造了“质量第一”的形象。
当年,海尔才是中国制造的代表,至于华为、格力,那都是后来的事了。
现在,海尔的声势和存在感,已大不如以前了。
事实上,深陷“午休门”的海尔还曾陷入裁员风波。
2014年,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在出席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时主动向外界表示,海尔在2013年已经悄然裁掉了1.6万人,多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并计划2014年再裁员1万人。
当时海尔这一涉及2.6万人的裁员计划被指力度过猛,掀起轩然大波。
后来,海尔给出的官方回应是:海尔登记在册的约7万名员工分为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形成小微公司,小微公司的员工与海尔解除合同,这导致了在册员工减少。
但广为流传的版本是,由于中层员工不能适应公司变化,因此海尔要大刀阔斧地砍掉这部分人。
但无论哪个版本的说法,原因都离不开海尔内部的组织变革。早在2005年9月,张瑞敏首次公开阐述了“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人”,指员工;“单”,指用户;“合一”,指每个员工都应直接面对用户创造价值。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听员工的,员工听用户的。
张瑞敏希望通过组织变革,海尔能够形成扁平的公司管理架构。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人单合一”有利于财务优化,激发基层员工创造性的同时还能降低库存。
但积极拥抱互联网的张瑞敏并未收到良好的反馈。其提出的一些专业名词也被解读为“不说人话”,如“穿刺还原、抢单散单、三自三生、交互倒逼、二维点阵”等。
对于海尔管理改革,张瑞敏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
“(最近的措施)我们内部叫做‘断奶’。原来这个人的工资是岗位工资,不同职位有不同工资,虽然也有固定的、流动的、动态的,但是总体上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断奶’,不再付工资给你,你创造了用户价值,超出部分那就是你的。”
为此他举例称,对于一段时间内没有创造业绩的团队的平台主来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解散这个团队,要么你就自己掏钱给他开工资。其中掏钱最多的一个平台主,自己掏了二十多万。张瑞敏称这是用户付薪,而不是企业付薪。
他非常明白海尔员工中许多并不具有冒险精神,也没有企业家应有的能力,他们更适合做传统企业架构中的雇员。而张瑞敏却想把这些人变称企业家,可最后却无能为力。达不到要求,海尔会怎么办?
“其实,如何处理这些员工,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儿。这些员工原来做得不错,也做了很多的业绩。但是让他创业,他不会干。这没有办法。”海尔选择了按单聚散。“单”是什么?还是用户价值。
于是,一个海尔的雇员,就如此有理有据地“被失业”了。
最后,再来看看近些年海尔的发展情况。
在2005年提出组织变革之后,海尔全球营业额的增长率几乎再也没有高出过2005年以前。海尔2000年、2001年的增长率曾高达50%左右,而2005年之后急速下滑,大多年份仅为个位数增长。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上,海尔集团位列第16位,排在其前面的,大多是国字头的央企。当年的海尔,真是风光无限啊。
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上,海尔集团位列第47位。可以看到,海尔已经被华为超越了。
时间来到了2019年,我们再看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海尔已经下滑至74位。
海尔的实力当然在增强,但与其他企业相比,进步得太慢了。
我想,这肯定不是靠开除4名员工就能解决的。
真心希望海尔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重振雄风。